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要使这双“眼睛”放出夺目光彩, “讨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巧妙、有趣的新闻标题不仅引人注目,还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巧”从何来?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和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如“借用谐音” “引用典故诗词” “引用地名、姓名” “巧用反义词、数字对比”等。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准确生动、巧妙诙谐的标题,不仅能让人过目不忘,给文章增色,而且还会勾起读者点击阅读的欲望。因此,起标题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儿”。如何干好这一重要的“活儿”?“巧用地名、姓名”“巧用谐音”“巧用采访对象原话”“引经据典、巧用典故诗词”“巧用反义词、数字对比”“巧用网上用语”等等都是不错的思路。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在广西视察期间,深入港口、企业、重点项目、创新示范基地和文化单位,重点了解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心声,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
2018年4月23日,广西的主要媒体重磅推出了习视察广西一周年成就报道。广西日报的标题是《春风浩荡满目新 不负韶光万里程》;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标题是《习习暖风下的广西答卷——写在习视察广西一周年之际》;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的标题是《领袖嘱托指航程 八桂凝心抓发展》;广西电视台新媒体小视频的标题是《习声回响 情暖八桂——习视察广西一周年》。
仔细分析,以上标题中广播的标题起得更巧妙、有趣。“习习”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气候,时值暮春,春意盎然,习习春风吹拂大地,万物生长,南方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空气中充满了令人感动的暖意和甜蜜;另一方面,“习习”在这里又暗指习,不露痕迹却又充分表达了广西各族干部群众不负殷殷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一个个变成现实的作为。
广西日报的标题,则显“高大上”,中规中矩,不是很吸引人;电视新媒体小视频的标题中,“习声回响”虽然也是暗指的声音,但这样的表述略显生硬,隐喻不足。《广西新闻》的标题跟广西日报有相同之处,都是属于“高大上”类型的,不够贴地气,和广播标题比,这3个标题都少了点温情与亲切。
巧用谐音起标题,可以使语言表达活泼而诙谐,新颖而别致,让很平常的语言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2018年3月,广西北部湾海域发现大型须鲸频繁活动,经专家初步认定,这是我国近38年来发现的唯一一片仍有大型须鲸频繁活动的近岸海域。广西电视台记者据此采写了一篇题为《“鲸”现广西》的深度调查报道。这篇报道的标题起得很巧妙,“鲸”的发音同“惊”,既有鲸鱼出现在广西的表面意思,也有惊讶鲸鱼竟然出现在广西的暗意,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该报道经广西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号转发之后,网友纷纷据此标题仿制了《震“鲸”》《“鲸”喜》《让北部湾 “鲸”久不息》等题目进行转载,一时间成为坊间热门谈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广西出现了公众盲目抢购碘盐的情况。广西电视台第一时间采制新闻《谣“盐”止于智者》,引导舆论。这则新闻的标题就是利用了“盐”和“言”的相同发音,引用俗语“谣言止于智者”,一目了然,既言简意赅地表明了立场,也通俗易懂,同样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用采访对象的原话做新闻标题,充满生活气息,也更容易让受众理解新闻所要表达的主题。2017年2月28日,《广西新闻》播出一则新闻《“评他是脱贫户就是对不起他”》,这个标题就是这篇新闻中一个采访对象——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龙场村村委会主任黎益亮的原话。报道讲述的是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从当时达到自治区设定的贫困户脱贫标准的7259户30534人中剔除了缺乏持续脱贫能力的1881户7405人的故事。
记者深入采访被暂缓脱贫的两个贫困户,从中了解到他们都是因病致贫,如果仅从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评判上,他们当时确实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可以宣布脱贫了。但实际上,沉重的医疗负担,或许会让他们一夜之间返贫。因此,当地村委干部实事求是,让他们暂缓脱贫,继续享受相关的照顾。采访中,村委会主任黎益亮动情地说“评他是脱贫户就是对不起他”。《“评他是脱贫户就是对不起他”》,标题鲜活生动、言简意赅,还让观众们看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务实、严谨、负责的态度。
2017年11月19日,广西日报登载题为《一条小河沟中看见美丽中国》的稿件,这也是直接引用采访对象的原话作为标题的新闻稿件。报道讲述的是南宁用两年时间成功地将那考河这条臭水沟打造成“现象级”生态休闲之河,而且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的故事。作为南宁市内河生态治理的重点项目,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引入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成功改造后的那考河不仅成为市民新的休闲养生游玩之所,还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摩洛哥多党干部考察团成员勒吉瓦尼在参观考察那考河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从一条小河沟看见了美丽中国。
采访中,记者敏锐感知到,从一条小河沟的治理能反映出重大时代命题,意识到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在广西的生动实践,于是,深入采访剖析了“那考河模式”作为“美丽中国”范例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摩洛哥多党干部考察团成员勒吉瓦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原话作为新闻标题。这个标题以小见大,立意高远,大气磅礴,既有哲学的理论高度,又通俗易懂,鲜活生动。
典故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引用典故诗词作为新闻标题,可以增加新闻的文气。
2018年6月7日,广西日报以《力拔山兮气盖世》为标题,刊载了关于广西首枚奥运举重金牌获得者吴数德的人物报道。大家知道,“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句话出自项羽《垓下歌》,原意是用来描述项羽的英雄气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演变成用来描述那些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吴数德是非常著名的举重运动员,凭借勇于拼搏的大无畏气概,他获得九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这篇报道,记者借用描述项羽的诗句来描述他,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想象出一位世界冠军的英雄形象,恰当、形象。
因为具有对比鲜明的特点,反义词往往让人印象深刻。数字具体形象,也让人记得牢。因此,在新闻标题写作中,巧用反义词和数字对比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中国笔王贝发小笔尖大制造 杭州G20元首笔撬动高端市场》,这个标题就很巧妙地利用了反义词“小”和“大”。此外,“加”与“减”、“多”与“少”等反义词也被广泛运用于标题中。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就是一个利用数字对比来起标题的例子。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求吉乡是一个藏族乡,全乡只有629户人家。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村民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痛定思痛,制定、出台各种措施,鼓励孩子刻苦读书。经过近10年努力,全乡有235名孩子大学毕业,124名大学生在校就读。629户,出了359名大学生,多么鲜明的对比!这个标题就巧妙地把这两个数字融入其中,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新闻标题“讨巧”是一门功夫,也是一门学问。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如果配上一个恰当的、巧妙的新闻标题,无异于锦上添花。不过,新闻标题“讨巧”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搞标题和内容“两张皮”,更不能做“标题党”。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舆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